原创 硅谷王川 investguru  2019-04-07

1/ 有三件事,按照重要性的排序是: 思维模型 ,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思维模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最最重要的。如果底层思维模型都是错误的或者狭隘的,那么你上面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都可能失去意义。比如说,普通人对于哈佛大学的思维模型是”某个知名大学“, 但另外一个思维模型把它看成是 ”伪装成学校的,一个享受免税待遇的大型对冲基金 ” ; 普通人把俄国看成一个欧洲大国,但有的人把它看成“一个假扮成国家的大型加油站”。

关于油价对俄罗斯的影响,可以参见笔者的老文章: 王川:三十年前油价大跌后的最大赢家是谁?

3/ 提出问题: 比如说大部分人想的问题是如何赚钱。 但另外一个角度是,把提出的问题转换成: “如何把每天不高兴做或没有兴趣做的事情的时间,压缩到接近于零, 顺便再把生活费给赚了。”

4/ 解决问题: 这个是最后才需要做的事。因为现行教育体制导致人们思维模型非常局限,也没有主动性去提出新的问题,所以大家都去挤着解决那些同样的问题,而拥挤导致问题更难解决/代价更大。

5/ 关于上大学的旧思维模型: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上一个名校,可以有更好的圈子,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就会有个更好的未来。所以很多家长不惜一切代价,推着孩子上名校。

6/ 另外一个思维模型是:从学习知识的角度看,单个大学所能提供的资源现在远不如另外一个增长极快/完全开放/无需考试认证/大部分资源免费的大学:“互联网”, 而且二者的差距正在拉大。

大学的一个副作用是,年轻人会把自己个人的身份理念认同和所就读的大学的圈子绑住一起,对大学外的不同圈子和不同思维模型产生本能的排他情绪。

对于一个真正内心有极强驱动力的人,对于一个自己可以建立开拓自己圈子的人,大学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名校不一定是个值得拼搏争取的对象。 如果你在世界各大社交媒体上有大量的文字或音像作品被传播 (或者 Github 上编写的程序),被市场直接认可,名校的学位认证还有多大意义?

7/ 关于找工作的旧思维模型: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在好学校学到某些专业知识,就可以找到好工作,获得好的薪水, 然后从此幸福地生活下去。

8/ 但另外一个思维模型是:从人工/原材料到真正付费的终端用户之间,有一条长长的价值链。 找工作,本质上是在被前人定义好的价值链上的很小的一块上 (就是所谓的专业),拼命努力,想占有一席之地。可以参见笔者的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