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微博 weibo.com
回复@Limsigma: 这个可塑性是更深层的,和growth mindset 无关。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小孩学新语言非常容易,但是一旦有一两种语言形成其思考沟通的基石后,成年人学新的语言就很吃力。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最近读了 Steven Johnson 的“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 ,还有 Stuart Kauffman "Humanity in a creative universe", 记了一点笔记,再加了一些个人感触。
1/ “临近可能性” adjacent possible 这个概念, 最初由生物学家 Stuart Kauffman 提出, 在所谓“前生物化学”prebiotic chemistry 领域, 意指在生命原生汤 (primordial soup) 内分子间所有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在这个时刻,植物,动物,人脑是不可能出现的。
2/ Steven Johnson 在 “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 一书中描绘到
”临近可能性可以看成是一个未来的影子, 在现有事物的边缘徘徊,提供了一个将现状重新组合的路线图。但它也不是一个无限大的完全开放的空间, 。。邻近可能性告诉我们任何时刻,世界都可能发生非凡的变化,但是(某个时刻)只有某一些变化可以发生“
关于'邻近可能性'的奇特和美丽的事实是,它的边界随着你的探索而扩展。任何新的组合,将会带入更新的组合到”邻近可能性‘之内。 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房子,每开一扇门,房子就会神奇地扩张。刚开始,你在一间有四个门的房间里,每个门带你到达一个新的从未去过的房间。 这四个房间就是 邻近可能性‘ 。但是一旦你打开一扇门,走入一个房间,三扇新的门出现,每扇门又带你到一个全新的房间,这个全新的房间是你无法从最初的起点一下子就接触到的。随着不断的打开新门,最终你会构建一座宫殿。"
3/ 互联网的演化,先有 1968年的 AlohaNet, 再有 Ethernet 以太网,再有 udp, tcp/ip, smtp, ftp, http 这些高层协议, 再有电子邮件,浏览器, 然后再有之上的脸书,youtube, 推特,微博, 微信等应用, 这就是邻近可能性之演化的典型例子。
4/ 而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技术,其背后还包含了不同领域的多项技术的组合:不对称加密技术,工作量证明算法,Merkle Tree, P2P 网络, 区块链等等。在这个组合的基础上,又催生了各种应用的可能性。
5/ 人们往往把创新误解为一个孤立的简单的点子,或者浪漫化为阿基米德光着屁股从澡堂里跑出来高喊 "Eureka!"。
6/ 但大多数好的创新,是各种不同想法的一个集群,是各种临近可能性的组合。 创新受制于周边的软硬件系统的条件, 创新本质上是一个网络。 孤立于网络而奢谈创新,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7/ 例如,2004 年印度尼西亚海啸后,某国际慈善组织给印度尼西亚的 Meulaboh 市捐赠了八台单价四万美元的婴儿保育箱。 但四年后这些保育箱因为各种故障无法维修而全部停用。后来有医生发现当地大街上到处跑的是丰田汽车,于是用汽车零部件组装成一个婴儿保育箱。 这样不仅成本更低,而且遇到故障时在当地寻找/更换零件非常容易。
8/ 搭建一个催生创新的网络,本质上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高密度的连接,第二是网络要有可塑性。
9/ 人脑就是高密度连接的范例:一千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和外界有一千个连接。与之相比,有估算全世界互联网上有四百亿个网页,假设平均每个网页包含十个和外界的连接,全球互联网站的连接密度比人脑仍然低两个数量级。
10/ 高密度的连接,只有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或者网络平台上才有可能。一些社会边缘或者兴趣小众的人群,也爱聚集在大都市,因为只有在这种地方他们才更有可能找到同类。但不可低估他们对于都市生态多样化,潜在的正面效果。
10/ 可塑性,是指一个网络,可以根据临近技术边界可能性的变化,构建新的网络组合的能力。缺乏可塑性的网络,将无法适应环境变化,无法抓住新机会。
(未完待续)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