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微博 weibo.com
这是人体的 “有限元分析” //@科学未来人: 还真有这个计划,配合vr使用。
来自 微博 weibo.com
转发微博
在一个变化缓慢的世界中,独立思考实际上未必有多大的好处。从众、遵循conventional wisdom,大概率反而是更优的选择,而这也正是在漫漫进化长河中筛选出我们的基因的「历史」大环境。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人类建立了在风险感知下倾向于维持现状的本能(「status quo bias」)。
然后这一切预设都在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之后被打破了。
你不变,然而身边的世界在急速变化,风险会主动来找你,由此可以看到,一个原本是适应性的模式(维持现状)就忽然变成了不适应的刻舟求剑。于是,我们对于风险规避的直觉和本能反过来将我们置于了风险之中,因为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当中,变化成了相对的,你自身保持静止,却无法杜绝变化。
在这种全新的、我们的基因和本能从未面临过的世界设定中,保持和外部世界的同频,拥抱变化,培养life-long learning mindset,便成了唯一具备适应性的心智模式。
这和从众&独立思考又有什么关系呢?人类心智模式的建立,总是基于过去的数据的,这就意味着,当世界发生重要变化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个群体心智模式(建立在旧数据)和当下现实的短暂脱节,这个脱节轻则需要数年完成同步,重则淘汰一整代人,而独立思考的本质,则是为了避免也掉入这个gap中。
David Sloan Wilson在《Evolution for Everyone》中生动而又不乏惊悚的描述了这样一种情况:想象一个舞会,每一个舞者都有一个舞伴,音乐动听,一对对人儿翩翩起舞,忽然,地上出现了一个个深不见底的大洞,每当一对舞者路过的时候,其中一个都会掉进大洞。然而,剩下的那个人却仍然保持着原先的舞姿,继续跳着,仿佛在和幽灵共舞。
Wilson把这个惊悚的场景叫做Dancing with Ghost。
在进化论中,这里的一对舞者,就是基因和环境的配对,环境已经变化,基因(本能)仍然兀自不觉的起舞,仿佛世界从未变化一般。
当然,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心智/环境配对。
我觉得这是进化论中最深刻的洞见和理论之一,不管是理论的优美和解释力,还是对现实生活的指导价值都无与伦比,两年前我在博客中也写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