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在硅谷工作时,正赶上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好时候,从94年底一直到2000年三月这五年多,虽然有些小的波动,但股市一路上涨,尤其是Nasdaq 指数从 94年底的750点一路涨到2000年三月的5000点,年均增长40%以上。

实际上,Nasdaq 指数从1971年的 112点到 2000年的 5000点,二十九年间的年平均回报率也有14%。 对任何对数字敏感而理性的人而言,继续押宝在 Nasdaq 指数上毫无悬念,是啊,二十九年的纪录难道还不够吗?

进入99年后硅谷的气氛已经十分疯狂,许多高科技个股单日涨幅超过10%以上家常便饭。对我来说,如果股票可以每年翻一番,二十几岁退休的日子似乎近在咫尺。

我和一位师兄讨论投资时,他提到某机构投资者要投资一个项目,大约一年预计回报20%,我极为不解和不屑的说,20%的回报有什么好追求的? 为什么不直接在股市里投资高科技股票?师兄试图给我解释,但显然我没有听进去。

**2000 到 2003这三年,纳指一路下跌,最低只有1200多点,比最高点跌了大约75%。**许多高科技个股下跌了90%以上,甚至彻底破产归零。

这三年漫长煎熬的大熊市,又给投资人脆弱的心灵上刻下了“闻高科技而色变”的烙印,以至于03年熊市反转,苹果,谷歌这些未来高科技巨头一路上涨时,许多人不是不敢买,就是过早获利抛售而错过十倍以上的回报。

人们倾向于以自己记忆中最近的历史经验和趋势判断未来,这在许多情况下也是被证明正确的。

但如果只看现象不理解问题本质,情况出现转折时,有可能出现完全错误的判断而无法自拔。这种认知上的偏差,我们叫它 "Recency Bias",中文有人翻译为 “近期偏差”。

硅谷有一个著名的高科技大亨,名叫Peter Thiel. 98 年 Thiel 创建了Paypal公司,2002年时以15亿美元转卖给Ebay, 他个人获利将近六千万美元。Thiel还是脸书的早期天使投资人之一,因为这笔投资个人资产超过二十亿美元。